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读后感

工作中或许常常有这样的感觉:时间不够用,工作做不完,每时每刻手边总会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处理,比如回邮件、写文档、敲代码、学知识、开会等等。所以你常常会忙得焦头烂额,但有些人就可以工作得有条不紊,分得清轻重缓急并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。其实人和人之间在工作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差别,如果自己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,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,就不用自叹不如了。确实,通过阅读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可以帮助自己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。

书中作者主张人应该积极主动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,把行为形成习惯,用习惯去影响人生,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书中的一句话:“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,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。”书中展示了成熟模式图,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,依赖期,以“你”为核心,你照顾我,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;独立期,以“我”为核心,我可以做到,我可以负责,我可以靠自己,我有权选择;互赖期,以“我们”为核心,我们可以做到,我们可以合作,我们可以融合、互利、共创。互赖模式是最成熟的相处模式,反思自身,大概我目前只是独立期阶段吧,还需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境界。

书中讲述了七种习惯,贯穿个人自身和人际关系维护的方方面面。我将每种习惯中提取了关键词,做成了思维导图方便后面的回顾书内内容。

这本书可以拿出来讲的观点和要素特别多,但我就讲讲让我触动的点吧。

  • 做有意义的工作,拒绝“无效努力”,有方法更有方向,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

第一章中,讲到了把思维方式看作地图。思维方式指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,也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,通过这种理解诠释了我们的行为。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存在两种地图,一种是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的,一种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的,后者会造成这种情况:自身主观的理解可能与实际事实上不相符,所以有时再怎么努力照着地图走,却走不到想要去的终点。看到这部分内容,对我的触动还是蛮大的,工作上貌似有时候看起来很忙很努力,结果也只是看起来很忙很努力的样子而已。或者说,忙起来并不困难,难的是要想想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地图是不是正确导航的,这些比行动更为重要,方向比速度更重要。

  • 我见过的优秀的人无不是将自己影响圈内的事情尽可能做到极好

关注圈属于我们虽然关心但是没法控制的事情,影响圈是我们能直接影响的事情。比如我们都关心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,有良好的产品口碑以及市场占用率,不过这个是我们虽然关心但是无法控制的事情算在关注圈。影响圈内能影响的事情是什么呢?作为前端研发,那么我可以尽我所能把本分工作做好,尽可能提升产品的外观样式、使用性能、交互流畅等等。站在广义的角度上看,如果公司每个岗位的同事都是把自己影响圈的事情做的尽可能好,那么实际上这个圈会逐渐扩大,进而公司的竞争力也会更强。将注意力专注于影响圈内尽可能地做到极致影响圈是会不断变大的,因为它是能被我们控制或影响的,只要我们愿意。

我没法说出来这本书给我所有的收获,很多内容也需要后续反复去看和实践。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确实给我打开了一扇窗,让我看到了解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让我知道改变自己,要从这四方面去做:
1. 生理/身体:锻炼、饮食习惯、休息、压力管理
2. 情感/人际:在重要关系不断“存款”
3. 心智/学识:阅读,学习,总结能力,研究
4. 心灵/心理:价值澄清、沉思、服务

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读后感
https://appleking10.github.io/2020/04/21/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读后感/
Author
金依妮
Posted on
April 21, 2020
Licensed under